数据结构与算法

引言

数据结构和算法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和问题解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体现在它们的智慧设计和精巧实现。通过合理选择数据结构,可以提高程序的性能,减少资源消耗。通过巧妙运用算法,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从图像处理到自然语言处理,从网络路由到机器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之美在于它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它们的广泛应用。它们是计算机科学的杰作,是技术的艺术,是解决世界难题的工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感受下它的魅力吧^_^

此文内容均以python实现

一、算法

算法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

对于算法而言,实现的语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

算法的五大特性

  1. 输入: 算法具有0个或多个输入
  2. 输出: 算法至少有1个或多个输出
  3. 有穷性: 算法在有限的步骤之后会自动结束而不会无限循环,并且每一个步骤可以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
  4.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都有确定的含义,不会出现二义性
  5. 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是可行的,也就是说每一步都能够执行有限的次数完成

算法效率衡量

实现算法程序的执行时间可以反应出算法的效率,即算法的优劣。

单纯依靠运行的时间来比较算法的优劣并不一定是客观准确的!

时间复杂度与“大O记法”

官方术语解释

“大O记法”:对于单调的整数函数f,如果存在一个整数函数g和实常数c>0,使得对于充分大的n总有f(n)<=c*g(n),就说函数g是f的一个渐近函数(忽略常数),记为f(n)=O(g(n))。也就是说,在趋向无穷的极限意义下,函数f的增长速度受到函数g的约束,亦即函数f与函数g的特征相似。

时间复杂度:假设存在函数g,使得算法A处理规模为n的问题示例所用时间为T(n)=O(g(n)),则称O(g(n))为算法A的渐近时间复杂度,简称时间复杂度,记为T(n)

“大O记法”是一种简洁、通用的算法时间复杂度表示法,它可以描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增长趋势。具体来说,假设 n 表示输入数据的大小,算法所需执行的基本操作次数为 f(n),则我们可以用 O(g(n)) 表示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其中 g(n) 是一个函数,它描述了算法执行时间与输入数据大小 n 之间的增长关系。

大O记法的核心思想是找到算法执行时间的上界,即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执行时间。例如,对于一个线性搜索算法,无论输入数据的大小是多少,最坏情况下都需要对每个数据进行遍历,因此其时间复杂度为 O(n)。而对于一个排序算法,其时间复杂度通常与数据规模的对数成正比,因此其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最坏时间复杂度

分析算法时,存在几种可能的考虑:

  • 最优时间复杂度:表示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算法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最少操作次数。由于这个复杂度很难实现且对我们的分析没有太多帮助,因此一般不太重要。
  • 最坏时间复杂度:表示在最坏情况下,算法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最大操作次数。它是算法复杂度的上界,为保证算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通常使用最坏时间复杂度来评估算法的复杂度。
  • 平均时间复杂度:表示在所有可能输入实例的情况下,算法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操作次数的期望值。它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算法的性能,但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利用概率论和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时间复杂度的几条基本计算规则

  1. 顺序结构:对于顺序结构,其复杂度是各个语句复杂度之和。
  2. 循环结构:对于循环结构,假设循环次数为 n,则其复杂度为循环体执行次数乘以循环次数。例如,一个 for 循环内部执行了 k 条语句,则其复杂度为 O(kn)。
  3. 条件结构:对于条件结构,我们需要考虑最坏情况下两个分支的复杂度,取最大值作为整个条件结构的复杂度。
  4. 递归结构:对于递归结构,其复杂度要考虑递归函数被调用的次数和每次调用的复杂度。通常情况下,在递归函数中会涉及到多次递归调用,此时可以使用递推公式或者主定理来计算复杂度。
  5. 多重循环嵌套:对于多个循环嵌套,可以依次计算每层循环的时间复杂度,并将它们乘起来。例如,一个二重循环的复杂度为 O(n^2),一个三重循环的复杂度为 O(n^3)。

在没有特殊说明时,所分析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是指最坏时间复杂度

常见时间复杂度

O(1)常数型;O(log n)对数型,O(n)线性型,O(nlog n)线性对数型,O(n2)平方型,O(n3)立方型,O(nk)k次方型,O(2n)指数型

所消耗的时间从小到大

O(1) < O(logn) < O(n) < O(nlogn) < O(n2) < O(n3) < O(2n) < O(n!) < O(nn)

二、数据结构

概念

数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将其进行分类后得到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本类型。如:int,float,char等。数据元素之间不是独立的,存在特定的关系,这些关系便是结构。数据结构指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是计算机中可以操作的对象,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输入给计算机处理的符号集合。数据不仅仅包括整型、实型等数值类型,还包括字符及声音、图像、视频等非数值类型。

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整体处理。也被称为记录。

数据项: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抽象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是指一组性质相同的值的集合及定义在此集合上的一些操作的总称。

抽象是指抽取出事物具有的普遍性的本质。

基本特点

  • 存储方式:数据结构可以在内存或外部存储设备中存储数据。内存中的数据结构通常用于临时性数据操作,而外部存储数据结构用于永久存储数据。

  • 操作方式:数据结构定义了可对其中数据进行的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排序等。

  • 性能特征:不同的数据结构对于各种操作具有不同的性能特征,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这些特征影响着数据结构的选择和使用。

常见的数据结构类型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是数据结构中常见的两种分类方式,它们描述了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相邻关系,即每个数据元素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排列有序,可以按照线性顺序进行访问。常见的线性结构有线性表、数组、栈、队列等。

  • 线性表: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按照插入的顺序排列,可以通过线性索引来访问和操作。
  • 数组:数组使用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存储数据元素,可以通过下标来访问和操作元素。
  • 栈:栈是一种”先进后出”的数据结构,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通常用于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等场景。
  • 队列: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在另一端进行删除,常用于模拟排队、任务调度等场景。

非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相邻关系,数据元素之间可能存在多对多的关系。非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排列无序,访问和操作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和算法。常见的非线性结构有树、图等。

  • 树:树是一种分层的数据结构,由节点和边组成,每个节点可能有多个子节点。树结构常用于组织层次关系的数据,如文件系统、组织架构等。
  • 图:图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数据结构,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图结构常用于描述网络、社交关系等复杂的关联数据。

不同数据结构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数组:适用于需要随机访问元素的情况,但不适合频繁插入/删除操作的场景。

链表:适用于频繁插入/删除操作的情况,但不适合随机访问元素。

栈:通常用于管理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等情况,其中后进先出的特性很重要。

队列:通常用于排队、任务调度等情况,其中先进先出的特性很重要。

树:适用于组织层次性数据,例如文件系统、数据库索引等。

图:适用于表示复杂关系,如社交网络、路径规划、最短路径等问题。

三、常用数据结构和算法详解

数组

数组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它由相同类型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数组的基本特点包括:

  • 定义:数组是一个有序的数据集合,每个元素通过索引来访问。元素类型通常相同。
  • 基本操作:数组支持元素的访问、插入、删除和更新操作。访问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O(1),但插入/删除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O(n)。
  • 常见应用:数组用于存储和操作有序的数据集,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等。它在算法和数据处理中广泛应用,如排序算法、搜索算法、动态规划等。
  • 代码示例:
# 创建一个整数数组
my_array = [1, 2, 3, 4, 5]

# 访问数组元素
print(my_array[0])  # 输出 1

# 插入元素
my_array.append(6)

# 删除元素
del my_array[2]

# 修改元素
my_array[1] = 7

链表

链表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其中元素以节点的形式连接,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链表的基本特点包括:

  • 定义:链表是一种有序的数据结构,节点之间通过指针连接。链表可以分为单链表、双链表和循环链表等变体。
  • 基本操作:链表支持元素的插入、删除和遍历操作。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间复杂度通常为O(1)。
  • 常见应用:链表常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场景,如动态内存分配、高级数据结构的实现等。
  • 示例代码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data):
        self.data = data
        self.next = None

# 定义了一个Node类,表示链表的节点。每个节点包含一个data属性存储数据,一个next属性指向下一个节点或None。

class LinkedList:
    def __init__(self):
        self.head = None

    # 初始化一个空链表,头节点默认为None。

    def insert(self, data):
        new_node = Node(data)
        if not self.head:
            self.head = new_node
        else:
            current = self.head
            while current.next:
                current = current.next
            current.next = new_node

    # 在链表末尾插入新节点。如果链表为空,则将新节点设置为头节点;否则,遍历链表找到最后一个节点,并将其next指向新节点。

    def delete(self, data):
        current = self.head
        if current and current.data == data:
            self.head = current.next
            return
        while current and current.next:
            if current.next.data == data:
                current.next = current.next.next
                return
            current = current.next

    # 从链表中删除指定数据的节点。如果头节点就是要删除的节点,则直接将头节点指向下一个节点;否则,遍历链表找到要删除节点的前一个节点,并修改其next指向下一个节点的next。

    def display(self):
        current = self.head
        while current:
            print(current.data, end=" -> ")
            current = current.next
        print("None")

    # 遍历链表并打印每个节点的数据,以箭头形式连接。最后打印None表示结束。

# 以上是LinkedList类的定义,包含了插入、删除和显示链表的方法。

栈和队列

队列都是线性数据结构,具有特定的插入和删除规则。

  • 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只能在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它常用于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和回退操作等场景。
  •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只能在队首进行删除操作,在队尾进行插入操作。它通常用于排队、任务调度等场景。
  • 示例代码
class Stack:
    def __init__(self):
        self.items = []

    # 初始化一个空栈,使用列表来存储栈中的元素。

    def push(self, item):
        self.items.append(item)

    # 将元素压入栈顶,即将元素添加到列表的末尾。

    def pop(self):
        if not self.is_empty():
            return self.items.pop()
        return None

    # 弹出栈顶元素并返回该元素。如果栈为空,则返回None。

    def is_empty(self):
        return len(self.items) == 0

    # 判断栈是否为空,即栈中是否没有元素。

    def peek(self):
        if not self.is_empty():
            return self.items[-1]

    # 返回栈顶元素的值,但不移除该元素。如果栈为空,则返回None。

    def size(self):
        return len(self.items)

    # 返回栈中元素的个数。

# 以上是Stack类的定义,实现了基本的栈数据结构的操作方法。

队列示例代码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

class Queue:
    def __init__(self):
        self.items = deque()

    # 初始化一个空队列,使用双端队列deque来存储队列中的元素。

    def enqueue(self, item):
        self.items.append(item)

    # 将元素入队,即将元素添加到队列的末尾。

    def dequeue(self):
        if not self.is_empty():
            return self.items.popleft()
        return None

    # 出队操作,弹出队列中的第一个元素并返回。如果队列为空,则返回None。

    def is_empty(self):
        return len(self.items) == 0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即队列中是否没有元素。

    def size(self):
        return len(self.items)

    # 返回队列中元素的个数。

# 以上是Queue类的定义,使用双端队列deque实现了基本的队列数据结构的操作方法。

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由节点和边组成,用于表示层次结构。常见的树结构包括:

  • 二叉树: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为二叉搜索树、平衡树等变体。
  • 平衡树:确保树的高度平衡,提高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性能。
  • :用于高效地查找最大值或最小值,分为最大堆和最小堆。

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由节点和边组成,用于表示复杂关系。图可以是有向的或无向的,有权重的或无权重的。基本概念包括:

  • 节点:图中的数据元素。
  • :节点之间的连接。
  • 有向图:边具有方向。
  • 权重图:边具有权重。

图的遍历算法包括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图的最短路径算法包括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用于找到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图常用于解决复杂的关系型问题,如社交网络分析、路径规划等。

这些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它们是解决各种问题的有力工具,也是计算机程序的基础构建块。理解它们的定义、操作和应用对于编写高效和可维护的代码至关重要。

四、实例分析

涉及到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实际应用时,通过具体示例问题来演示它们的应用和效果,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进行比较。

示例问题:查找数组中的最大元素

假设我们有一个整数数组,我们需要找到其中的最大元素。

使用数组

def find_max_with_array(arr):
    max_value = arr[0]  # 假设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为最大值
    for element in arr:  # 遍历数组中的每个元素
        if element > max_value:  # 如果当前元素大于最大值
            max_value = element  # 更新最大值
    return max_value  # 返回最大值
  • 优点:简单,容易实现。
  • 缺点:需要遍历整个数组,时间复杂度为O(n)。

使用堆栈

def find_max_with_stack(arr):
    stack = Stack()  # 创建一个栈对象
    for element in arr:  # 将数组中的每个元素依次入栈
        stack.push(element)
    max_value = float("-inf")  # 假设最大值为负无穷
    while not stack.is_empty():  # 当栈不为空时循环
        item = stack.pop()  # 弹出栈顶元素
        if item > max_value:  # 如果弹出的元素大于当前最大值
            max_value = item  # 更新最大值
    return max_value  # 返回最大值
  • 优点:在遍历数组时使用栈,不需要额外的空间。
  • 缺点:时间复杂度仍为O(n)。

示例问题演示了不同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应用和效果。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取决于问题的要求和复杂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和问题规模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结语

怀着敬畏和好奇的心,深入研究数据结构与算法,感受它们的魅力,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为创造更美好的计算机科学未来努力前行。学无止境,探索无穷,数据结构与算法永远是我们不竭的源泉,也是人类智慧的永恒结晶。

参考

  1. 《大话数据结构》:这是一本经典的书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它适合初学者,提供了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良好入门。

  2. 《算法图解》:这本书以图解的方式阐述了各种算法,使复杂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它适合那些希望更深入了解算法的人,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人员。


   转载规则


《数据结构与算法》 Bevis23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上一篇
排序算法探究 排序算法探究
引言背景介绍: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将一组数据元素按照特定顺序重新排列的方法。排序是许多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开发任务的基础,它在数据分析、数据库查询、搜索算法、图形渲染等众多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同的排序算法有不同的
2023-08-02
下一篇 
docker:容器技术应用与常用命令 docker:容器技术应用与常用命令
引言个人基于hexo做了个博客网站,同时基于hugo做了一个导航网站;两者都基于一定的环境依赖,需要配置一定的环境,才能做一些操作; Hexo博客每次的生成和部署都需要环境、依赖资源和所有博客文件,所以如果我们要换一台电脑写博客,则需要配置
2023-07-27
  目录
切换